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“龍抬頭”為何定在“二月二”?
“二月二,龍抬頭”還有挑菜節、春龍節、龍頭節等名字。作為一個傳統節日,“二月二”早于“龍抬頭”出現。
就現有漢文典籍文獻來看,作為節日的“二月二”,與唐德宗貞元五年正月設“二月初一”為“中和節”有一定關聯。不過,人們出于對賞春的需要,中和節迅速為“二月二”融合。
“龍抬頭”何以被用于解釋“二月二”?有個說法是,此日恰在驚蟄與春分兩個節氣之間,而其天文現象則是“角宿”初升,東方蒼龍逐漸露出真容,俗即“龍抬頭”。
總體來看,“二月二,龍抬頭”的形成既有中唐新興節日的影響,亦有春季節氣的久遠積淀,還有人們對疊數(雙數)易識易記及其文化傳統的認識。
有哪些吉祥寓意?
“龍抬頭”是“二月二”的又一稱謂,其吉祥寓意是伴隨天象和氣候變化,以及相應的節俗活動而來的。就前者而言,因東方蒼龍第一宿的“角宿”初升,其期在驚蟄和春分間,意味著龍將擔負行云布雨之責,并由此引動萬物復蘇,農耕順利以兆豐年。
自中唐以來,“龍抬頭”之日人們不僅會出門踏青,還會在此時挑采野菜,《秦中歲時記》中記載:“(長安)曲江采菜,士民游觀極盛”。
晚唐及之后的“龍抬頭”,又在挑采野菜的同時被賦予“迎富”“送窮”的美好寓意。北宋時,出現一種名為“迎富貴果子”的食物,人們以吃這種食物來祈福迎富。
“龍抬頭”的“龍”指什么?
有觀點認為,“龍抬頭”具有一定的自然崇拜性,但這里的“龍”并不是平常所說的“龍生九子”的龍。
古人通過觀察自然天象,發現二十八宿之東方七宿所構成蒼龍的第一宿——角宿,在驚蟄和春分間逐漸從地平線升起,認為此時東方蒼龍開始覺醒,即將擔負起行云布雨,助力谷物生長的責任。
自古以來,“龍抬頭”都被視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、驅邪攘災、納祥轉運的日子。在漫長的歲月里,人們對星宿之龍的形象化創造,也逐漸同民間信俗中的“龍”或“龍王”相融。
節日習俗有哪些?
“二月二”的主要習俗中,很多活動本身就跟農耕生產生活有一定聯系。
“龍抬頭”所在的“二月二”,又被認為是福德正神即社神,俗稱土地神的生日,故在民間有“二月二,拜村社;龍抬頭,祈豐收;八月二,祭村堂;龍收尾,送龍歸”之說。
其實,社神祭祀自宋代以來就多放在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(戊,五行屬土),一般也在二月二前后,為了便于記憶或祭祀,人們自宋以降便把社祭活動合并于“二月二,龍抬頭”之日。
因此,龍抬頭所在的二月二成了祭祀土地神以祈求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的重要日子,故“二月二”也就有了“土地誕”或“社日節”的稱謂。在龍抬頭日,人們祭祀社神多會請戲助興。
在北方地區,有“引田龍”“圍糧囤”等習俗。人們認為,“二月二,龍抬頭”時節,位出驚蟄之期,百蟲萌動,疾病易生,而農業病蟲害自此開始增多,因而希望借龍之威鎮伏百蟲,保佑人畜平安,五谷豐登,此即俗謂“引龍伏蟲”。
復制成功
×